论文关键词:约翰·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哈里;宗教思想
论文摘要: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是一位有意识的表现宗教主题及宗教情怀的作家。他秉着他的宗教观,以神性的终极关怀与世俗的人文关怀两大信念为支撑,试图表现人类宗教的发展及前途,为人类找到信仰的旨归。其成名作“兔子四部曲”更是全方位地体现出厄普代克对当代美国宗教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对于有着深厚宗教文化背景的现代美国文学而言,宗教主题一直恒久而贯穿始终,不可或缺。许多美国作家都具有浓厚的宗教情节,如欧文、库拍、霍桑、艾·辛格、威廉·福克纳、约翰·斯坦贝克、索尔·贝娄等。他们习惯于采用比喻、象征、反讽等艺术技巧,将圣经的主题和意象用不同的面貌展示给读者。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彻底失望,或是由于对美国梦理想的向往,他们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走向上帝来作为其栖息之地,继而勇敢地去寻找现代文明失落的根源。而宗教,也一直是厄普代克文学创作的主题,凝聚于其中的是他深沉的历史思考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兔子四部曲”闻名于世的约翰·厄普代克现已在美国当代文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1932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里丁镇并在临近的谢林顿镇长大,时值经济大萧条之际,几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两大事件对美国民众的生活和心理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厄普代克也概莫例外,这些不仅使他体味到生活的艰难,懂得饥饿和贫苦,更让他感受到了对死亡的恐惧,继而促使他走向献身于艺术殿堂之路。他大多数作品最后都以宗教为旨归,将宗教观念融人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从其第一部小说《贫民院集市》起,厄普代克就一直关注宗教在美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展形态以及当代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宗教表现、宗教危机等问题。厄普代克是一名路德教徒,父亲威斯利·厄普代克原是工人,后兼任平信徒传道师,虽未授神职,但却使厄普代克从小接受到了基督教的传统教育,并对其以后的文学创作深有影响。厄普代克在一次采访中曾说道:“我对基督教的信仰使我在作家生涯中获益匪浅”,“使我着重于精神方面的工作”,并且“的确需要不时地去教堂做礼拜”、“需要某种精神上的超凡脱俗的东西”。基督教在他的性格形成、文化积淀和之后的文学创作主题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宗教与“兔子四部曲”
在创作“兔子四部曲”时,厄普代克更是深人思考基督教对美国当代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对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人的精神信仰的回归,以及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所具有的不可磨灭的重大功用。他在作品中描写了大多数美国人仍旧信奉传统中的上帝,他们很多时候将很多东西归结为上帝的赐予,并坚信人类要寻找的归宿、荫蔽、平安、福乐,都不在上帝之外。而这样一种象征着美国传统的宗教文化与虔诚的宗教信仰的习惯,也正是厄普代克自身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个人化体验的宗教感情成了“兔子四部曲”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这是他心灵感性的产物,是一种非常执着的追求与欲望,并被刻上了时代性的烙印。厄普代克将人类的自由存在理解为是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激情喷发与汹涌,沉醉与迷狂,这是当代美国人个体生命价值观的选择,是一种超脱苦难、直面人生、向往永恒的飞扬状态。
厄普代克认为即使人类能够利用科技了解与征服自然界,但为此而留下的后遗症,诸如,在“兔子四部曲”中所体现的人性本恶观念、对不可知力量的恐惧、当代人无限制的扩张以及人与人、人与自我等等的现实问题,仍旧需要传统宗教对社会来加以维系与聚合。他把自己对传统宗教的神圣感悟直接安置于笔下人物意识源泉的最深处,以至于他的宗教观念完成了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连续关系的重建,并直接蕴藏在作品主人公的精神底端。无论是为了解决人类精神危机,还是出于反省自我、沟通情感、绵延文化价值的考虑,厄普代克心中一直怀着这样一种信念:当代美国民众始终离不开传统宗教的庇护,宗教能引领人类走出现实的困境与精神的暗区。我们可以看到,“兔子四部曲”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最终无一不是投人到了上帝的怀抱。因为此时的人是一个无法自我决断的人,他总是处于另一个人或是一个异己力量的控制之下,人不能自己审判自己,只有上帝的光辉才能指引人们走出苦难。厄普代克观察到了,尽管现代化社会处在不停的发展和衍变中,传统宗教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对当代美国人而言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它对规范道德和行为方面的支配力也丝毫没有减弱。“兔子四部曲”的终旨,是对人类存在本源痛苦的本质性思考与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宗教关怀。因此,小说引人神性的维度,走向基督,向上帝寻求对人类的救赎。
怎样看待传统基督教中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以宗教题材反映宗教信仰是源自于人类的自然属性和潜意识心理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宗教信仰是普天唯一、普世同照的上帝之爱,遍布于整个人类心灵世界。厄普代克把它作为一个情感的乌托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不懈地加以宣扬与鼓吹。在如此动荡不安且备受战乱的美国社会,厄普代克还能专心描绘理想中传统上帝对人类的终极之爱,并且以一种宗教性的虔诚加以提升,实属难能可贵。概而言之,基督教思想为“兔子四部曲”这部纷繁复杂的巨著提供了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也拓展并加深了它的文化底蕴。厄普代克把它作为描写人生百态也是揭示当代美国人精神实质的蓝本,并由此对人类的存在作了终极性的价值思考。
二、世俗的人文关怀:被轮回与续写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宗教世俗化开始成为一股汹涌澎湃的潮流。当时西方学术界“把在社会功能上近似于宗教的非宗教现象称为‘非宗教的宗教’或‘世俗宗教”,。但宗教的“世俗化”并非消解宗教、淡化宗教,而是宗教本身适应社会现实以谋求发展的一种调整和变化,这也更加突出了其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这个时候的宗教与其说是人们通往天国的必经之途,不如说是满足人们现世精神生活的需要。这种世俗化的宗教能够更全面、更广泛地深人社会生活,在宗教的社会结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以直接或公开的方式顽强地体现并实现自我,这无疑扩大了宗教生存的社会基础。
在美国,宗教的世俗化也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开始于60年代,持续于70年代,甚至80年代。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说过:“宗教活动其实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厄普代克在创作“兔子四部曲”的时候.毫无疑问也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他在作品中详尽具体地表现了当代美国现实生活中宗教转化成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族感情的过程。例如,人们用餐前后要进行感恩祈祷,早祷、晚祷都是例行公事。而作品中描写到的“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圣瓦伦廷节”、“复活节”是美国民间的重大节日,每逢这个时节宗教组织通过举办音乐会、上演话剧等形式来歌颂上帝,体现了人们强烈的宗教情感。这种现象正如罗伯特·贝拉所指妞的,“美国20世纪的公共生活到处充斥着宗教色彩。”对于大多数当代美国人来讲,“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并没有什么两样,是先天继承的而不是后天认可的,决定条件往往是地理和兴趣而不是出于思想上的确信。阪依宗教既不严肃,改变和抛弃宗教信仰也没有什么痛苦。”在社会的其他方面趋同祛异的趋势下,这是他们所享有的为数不多的自由选择之一,选择一种宗教或是不信仰宗教,完全是个人的自由。“兔子四部曲”中的主人公们就都各自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对象与信仰方式,而厄普代克甚至还在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兔子安息》中,让哈里的儿子纳尔逊接受了东方的宗教,学会老僧打禅的冥想方式。值得庆幸的是,当代美国的这种世俗宗教把强调个体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使原来呆板生硬的清教面孔变得富有弹性,更具感情化、个人化,从而使其拥有了一种人文主义色彩的关怀。美国学者弗姆认为,这是“平民精神侵人了教会”,是“世俗精神进人宗教中的一种必然结果。”美国著名公众舆论分析家路易斯·哈里斯在80年代的调查表明,大约有95%的美国人说他们信仰上帝。但他们中的58%的人很明显根本不常去教堂。厄普代克正是把当代美国这种疏远繁缚教规的实用主义宗教,融人到了“兔子四部曲”的思想范畴之中,才在美国社会各个读者阶层引起了精神上共鸣,这也可以说是他推广世俗化宗教的理论摹本。
三、神圣和世俗的结合:精神与现实的合流
从社会思潮的演进来看,多种思潮的交叉、冲突与融合,是认识逐步提高、意识逐渐明晰、思想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就神学的发展而言,它也同样经历了与时俱进的提升过程。因此,宗教走向世俗并不是宗教堕人庸俗,而是宗教迎接新时代的一种变化形式。我国著名诗人于坚就说过,人应该“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信仰与尘世生活的结合,并不是信仰的失落和抹杀,相反,恰恰是让宗教这个纯精神的产物抹上现世的光辉,用更多生活的理念避免流人形式的高蹈,从而增强其生命力。我们都知道,“与五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丰裕现状相呼应,中产趣味的文化也形成了普及趋势。”在一个文化已并不是高雅统治的时代,商品化、物质化必然招致游戏态度的蔓延。同理,我们又怎能避免当代美国的宗教不染上世俗的色彩呢?
当今世界早已伴随着科技、工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航空技术的发达更是使“地球村”成为一种可能,宗教这一担负着灵魂救赎的思维活动,必然会进人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艺术和思维活动碰撞最频繁的美国更无法例外。社会本身一旦遗失其文化支撑点,宗教也必然要放下居高临下的俯瞰状态。战争是历史的催化剂,它助长并加剧了美国文化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趋势,给一代美国人带来了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后工业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更是让人们始料不及,人们在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的同时,物质的丰富性也迅速导致他们思想的下沉。
《兔子富了》中的哈里继承了岳父的丰田车行,突然降临的一大笔财产让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而日本车省油的特点又在能源危机时为他带来更加意想不到的财富。但是财产的增多、地位的上升在改变了其经济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他理想的丧失。他再也不可能抛弃这一切去追求心目中纯粹的信仰,但召唤依然存在,他在这种环境下不得不以另外的方式完成心中的向往。而这种方式,必然是一种世俗的、日常的方式,这是哈里这个阶层所决定的,他们为其文化构成、政治观念、成长背景所制约。不仅哈里如此,一代美国人在那个时代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社会压力部分异化了人们,而大家也不可能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去做传统型的信仰膜拜。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弗莱曾指出:“在宗教上,意识到罪愈的人会感到异化,不一定是与社会分离,而是与上帝的存在相隔离。正视这样一种异化感,成为一个人宗教生命的开始。”哈里因为宗教方面的困惑而不断地寻求答案,他选择了不停地奔逃,企图在流浪的生活中寻求到内心的安宁。这也正是厄普代克本人所经历的宗教危机,他一生都在其内心冲突中旋转,综观他的作品,宗教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主题,但却从来不曾有过前后一致的宗教观念。
“兔子四部曲”通过哈里一生宗教思想的变化,揭示出世俗社会中的个体生活经验、心灵结构与传统意义世界的对抗、屈从,继而妥协的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在宏大的叙事体系与细致的心理描写相交叉的过程中,厄普代克把美国当代人的宗教意识从心灵的世界逐渐引向了世俗世界,解决了其内心的真正本质冲突。从而实现了自己对当代西方文明病症的诊断,对当代美国人灵魂的探索,对当代个人精神上生存困境的关注,同时也使这部富于生活气息的“兔子四部曲”成为引领读者领悟人生真谛的优秀作品。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 > >
论析厄普代克的宗教思想
来源::未知 | 作者:玩梭哈的app-哪个app可以玩梭哈牌--手机推荐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析文学创作中的“移情”
- 下一篇:简析“成长小说视角下的《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英美文学] 新视角下的托马斯.哈代研
- [英美文学] 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
- [英美文学] 浅析宗教伦理思想对弗罗斯
- [英美文学] 论当代西方戏剧中的“在场
- [英美文学] 论哈罗德·布鲁姆的宗教批
- [英美文学] 在《双城记》中表现的浪漫
- [英美文学] 试析探析《教父》中教父的
- [英美文学] 文学认知:具体语境与规约
- [英美文学] 由《网下》主人公的成长历
- [英美文学] 浅谈透视《圣经》剖析欣赏
- [英美文学] 自卑情结——论析霍桑创作
- [英美文学] 试析《艰难时世》的基督教
- [英美文学] 《红字》---对清教主义的
- [英美文学] 浅谈勒·克莱齐奥的文学创
- [英美文学] 《雾都孤儿》情节的巧合
- [英美文学] 《摩罗博士的岛》中的道德